close

小地鼠住台北縣,唸過兩個國小。前四年在中和市積穗國小,後兩年在永和市網溪國小。這兩所學校都被徹底改建,只剩下活動中心還是當年舊建築。各位讀者如果是它們的校友、老師或附近居民,而且大概在2000年以前出生的,就請跟著本鼠來看看這兩校的舊校舍,也歡迎學弟妹們看看你們的學校舊觀。

本鼠轉學不是因為搬家,而是因為鼠爸要小鼠唸永和國中,是響叮噹的明星學校。網溪國小、秀朗國小、永和國小三校畢業生畢業後男生上永和國中,女生上福和女中。永和國中一年兩千多個畢業生大約可以有一百個上建中,非常厲害。小地鼠唸A+班,全班56人有16個考上加一個保送建中,本鼠在班上只能排大概20名,但可能比其他學校的第一名還厲害,這樣的實力如果在高雄應該可以上雄中。後面的福和女中則有約一百人上北一。搞到台北市的家長很不爽,台北市民納稅辦的學校,結果被台北縣的高手佔走一大堆名額。小地鼠雖然沒能上建中但也有附中,沒漏氣,有顏見積穗父老。而同樣在永和,學區和永和福和只隔著一條永和路的永平國中實力就差了一大截,為何如此,小地鼠也不是很清楚。程度差的學校不會因為改名升格就變程度好的。當年越區就讀風氣盛行,早上往永和的57路班班客滿!

順便一提,當年台北縣的明星國中還有海山、中山、重慶,都在板橋(板橋的國中不錯,可是高中不行。板橋高中雖是台北縣第一,卻比台北市的高中差一截,在北聯中只贏復興、華僑和泰山,台北市學校只有復興的排名低於板中,連內湖都比板中高)。台北市的明星國中則有仁愛、萬華(男校)、華江女中、金華女中等。南門國中本來不錯但後來垮了,附中國中部則是沾了高中部的光,其實程度不佳,我們高中部的都覺得很不屑,龍兄鼠弟。

回歸主題。積穗國小本來是員山地區唯一的國小,成立於1954年,前身是中和國小的分校。後來因為員山地區人口增加,外員山被稱為「中和的外蒙古」,和內員山之間隔著山,學生來積穗國小必須繞遠路,還不如去板橋,外員山一向和板橋關係比較密切,就像外蒙古和蘇俄交通比較方便一樣。於是1981年又在外員山成立自強國小,積穗國小則專收內員山學童。它的學區大致上就是員山路兩側,東至中正路,西至四十張山,南至四十張,北至積穗。本鼠就讀時約有一百三十班,學生六千三百人,比網溪國小略多,校長劉健飛。小地鼠雖然沒在這裡畢業,但是讀了四年已經和大學一樣,而且鼠窩在這附近,兒時玩伴也都在這裡所以對它感情深厚。

很多學校都因為興建地下停車場而改建,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都是。本鼠一向對興建停車場以解決停車問題,開路以解決塞車問題的做法很不以為然,因為這等於變相鼓勵開車,不符環保原則。福和國中還好,校舍還維持原狀,而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就已經面目全非了。下面的照片是2008年一月立委選舉日本鼠去拍的。

積穗國小在員山路上,座東朝西,這是進大門後第一棟,原本只有兩層,後來被改建為五層,也是最早被改建的。小地鼠三四年級的教室在改建前的二樓。當時校舍建築為五棟樓排成「日」字形,但兩個四邊形空地大小差很多,靠大門的很大,也就是操場,靠後門的就很小。圍繞操場的四棟樓當時好像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名,但哪個是哪個已經忘了。去拍的時候變成耕耘、育苗、栽培、豐收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這是進大門後右邊的一棟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這是進大門後左邊的一棟,小地鼠一二年級教室在它的左邊一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小地鼠就讀時實施二部制,因為教室不足,所以一二年級隔週輪流上早上半天課或下午半天課。一年一班和二年一班共用同一間教室。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這是進大門後直走穿過操場的一棟,合作社在它的一樓中間。學校左右兩邊各有一條巷子,校舍和圍牆之間好像是排球場還是網球場,也有機車棚。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小地鼠的教室,一、二年一班變成六年十九班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從小地鼠的教室望向操場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小地鼠的教室在升旗台後的角落裡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活動中心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這是最靠近後門的一棟,好像叫做自強樓?忘了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接著來看網溪國小。1968年因應九年國教實施且人口增加,顧及永和路以東的學生過馬路去頂溪國小上課的安全問題而從頂溪國小分出,位於竹林路。它的學區大致是永和路、福和路、中正路和環河東路圍成的區域再加上永和國中附近。本鼠拍過兩次,第一次和上面積穗國小同一天,第二次則是2012年四月改建前最後留影。不是本鼠偏心,唸四年的積穗國小照片比較少,而是因為積穗國小的主結構就是一個「口」字形,在操場上看來看去四面都是差不多的教室,而且靠近員山路的庭園也沒了,選舉日投票所都在一樓,不能上樓,最靠近員山路那棟小地鼠待過兩年的教室早就被拆,所以比較沒啥好拍的。

說真的,積穗的設備也不如網溪。積穗沒有科學館和音樂教室,所以上自然課要分組作實驗就要重新排桌子,而上音樂課則會吵到別班。積穗好像也沒有校歌,網溪的校歌本鼠至今還會唱!

網溪國小以前有個很特殊之處就是一進校門過了一個圓環,中間是孫中山先生銅像,之後就是操場,穿過操場之後才是教室。其他學校都是把教室放前面,過了教室才會看到操場。不知為何有這種與眾不同的配置,沒看過其他學校類似的。小地鼠的班負責的外掃區就靠近校門,所以本鼠掃過這個圓環,但很不幸它大概1993年就隨著校門改建而消失。現在進校門後左邊那棟建築大概是1993年才出現的,本鼠就讀時沒有。當時學生約五千七百人,一百一十班,校長劉相惠。大家知道嗎?民國七十年代中期的秀朗國小學生有一萬多人,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學,所以常有外賓參訪。但其實它是從網溪國小分出去的,1976年才成立,和網溪的首任校長都是張培方。餓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現在學生數已經比以前一半還不到,仍然算是大型學校。秀朗的地理位置不如網溪,公車也比較少,學區沒有特別大,附近就是中永和邊界而且又有秀山國小和永和國小,為何它的學生人數幾乎多達網溪兩倍?小地鼠也不太清楚。而且不知何故這兩校的校徽和帽子制服都一樣(運動服不同,還有網溪的背心黃色,秀朗紅色),只差校名兩個字而已。

網溪國小的校舍排列成「E」字形,一棟靠近操場,五棟與之垂直,六棟之間彼此不相連,也就是各自獨立,沒有空中走廊,從這棟樓走到另一棟非得經過一樓不可,而且本鼠就讀時沒有遮雨棚。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進校門右邊是活動中心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上音樂課都在這裡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以前升旗要做早操,成體操隊形,散開!大家喊「薩!」我們班就會跑到這裡。以前這裡有個水泥大象溜滑梯,本鼠畢業紀念冊的團體照有一張就是坐在大象上拍的,可惜大象沒了。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靠這條巷子的側門有兩個,另一個在彎樓和藍樓之間,也就是讀書區裡(靠近科學館還有另一個側門)。這裡本來有個精神堡壘,操場另一邊也有一個,本班女生畢業紀念冊的團體照有在精神堡壘拍的,可惜沒了。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靠近操場這棟是弧形的,所以叫做「彎樓」。本鼠五六年級的教室在它的三樓,有一班到九班,本鼠在七班,最靠近科學館的是一班,最靠近北側門(榮光幼稚園)的是九班。各處室行政中心也在彎樓。兩端和中間(五班和六班之間)各有一座樓梯。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小地鼠一直搞不清楚這建築是啥,在文樓後面,可能是以前的廚房,後來每個班都有蒸飯箱就不用這裡了。本鼠記得如果沒帶便當又沒訂,中午可以來這裡買。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附近有一個側門,在學校南側,小地鼠沒走過。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彎樓三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小地鼠當年的教室。以前沒有飲水機,更沒有營養午餐,上學都要用手提袋帶水壺和便當。便當上還要綁一塊蒸飯牌,可惜沒留下。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其他五棟從科學館那端開始的順序是:文樓、紅樓、綠樓、黃樓、藍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文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紅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走廊盡頭左邊是防空洞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綠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黃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藍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防空洞,當年被當做第二福利社,賣麵包,第一福利社在彎樓一樓,賣文具。照片左方是藍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防空洞有兩個,這個靠近環河東路端,就是剛才紅樓照片提到的那個,在紅樓和綠樓之間,封閉起來不知裡面有啥?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以前國小都是這種雙人桌,中間要畫一條線,如果鄰居是一隻母老虎就慘了。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彎樓穿堂,這是讀書區大門,沒拍到的鏡頭右邊有樓梯,上去三樓左轉第二間就是小地鼠的教室。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彎樓中間的樓梯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科學館,自然科在這裡二樓上課,一樓是圖書室。本來左邊有一個大地球儀,可惜已經灰飛煙滅。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科學館和操場之間有個圓拱門。過了這個門左邊是彎樓,右邊是科學館。左邊彎樓的牆上本來有一個中華民國秋海棠的立體地形圖,真是自欺欺人的國民黨式洗腦,造成台灣人的認同錯亂。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從彎樓三樓望向側門外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彎樓靠近側門的一端和操場之間的通路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側門外這條巷子已經被截彎取直而且拓寬。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之前提到靠這條巷子有兩個側門,這是另一個。小地鼠放學都從這裡排路隊出來,走到竹林路上當時有個四季花園,57路站牌在那裏,小地鼠等車回中和,其他同學繼續往頂溪方向走。當年這個側門旁邊有個賣蔥油餅和蘿蔔糕的,小地鼠很早到校,向路邊攤買零食不怕被抓哈哈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可以看到彎樓,三樓左邊就是本鼠的教室。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中間最高的是水塔,在黃樓和藍樓之間。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隨著校舍改建,小地鼠童年記憶的校園已經面目全非,灰飛煙滅,對母校的認同感也煙消雲散了…如果是危樓當然該改建,但老建築一定是危樓嗎?新建築一定安全?現在都少子化了,而且很多新大樓都有停車場,還要到處改建校舍建停車場幹嘛?幹!

尋人啟事:

各位讀者如果是78年六月從網溪國小六年七班(第21屆)或積穗國小六年一班(第34屆)畢業的,還有民國72-75學年間讀過積穗國小一年一班到四年一班的,不管你後來轉學還是轉班,有沒有一起畢業,請和小地鼠聯絡,在下面留言即可。

又,本篇感謝網溪校友mmmao的留言,並且提供兩段影片與一張綠樓教室的照片:

小地鼠從小學到大學從來沒有在教室裡拍照,這是一位學妹提供,當時她二下,教室在綠樓,有二部制,據她表示以前低年級的運動服是紅色的。

面目全非的積穗國小和網溪國小

1990年網溪校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XE66U_RHpA

1990年網溪操場和彎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msnsZ0TTw

如果有其他積穗國小或網溪國小的校友能提供七十年代以前的老照片也非常歡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地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