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鼠把國立編譯館時代的小學(包括九年國教實施前的「國民學校」和實施後的「國民小學」)課本分成六代,其中67學年度開始用的第四代(又分成Ⅰ型和Ⅱ型)已經有分上下兩篇介紹過了。這次來看看更早的。
不過更早的東西當然更不容易收集到所以目前數量還很少,先將就一下,以後如果再收集到會補充。
第一代的國校課本被小地鼠稱為鼠皮課本,因為它的皮是鼠色的,母鼠小時候就是用這種。這是依據41年的課程標準編輯,其中數學在當時叫做算術,初級算術共四冊,供三四年級使用,免費供應。地理歷史公民從小學就分家,高級共四冊,供五六年級使用。地理課本都是採取遊記體裁,介紹所謂的祖國錦繡河山,這就是國民黨惡劣的洗腦,要台灣人忘記自己是台灣人,以為自己是中國人。
過了幾年後鼠色課本消失,封面變成彩色的,這些課本封底都有反共標語。
自然課本也是五六年級用,高級四冊。常識課本是三四年級用,共四冊。大家可能不知道常識是在教啥,通常是各種生活知識食衣住行包羅萬象,範圍很廣。以小地鼠手邊這冊而言,有中國的風俗習慣,害蟲和益蟲,國旗和國歌,三民主義,反共抗俄國策,紙和印刷術的發明,介紹滅火器,水災旱災的預防等。
國語和歷史課本從缺,下面是在國立編譯館教科書資料中心拍攝。
公民與道德還有一種補充教材,由民間出版社印行。
第二代的國校課本是依據51年的課程標準編輯,也就是九年國教實施前最後的小學課本。
國語和算術都有12冊,國語第一冊有16課,第二到第八冊每冊30課,第九到第十二冊每冊有24課。自然共8冊,中級高級各四冊,供三至六年級使用。所以和第一代比起來好像是常識變成只有一二年級在上。
地理共四冊,每冊18課。第一冊是地理通論,第二冊是本國地理總論,第三冊是本國地理分論,第四冊是世界地理,小地鼠有全套。台灣的部分少得可憐,都在講中國,一直到本鼠唸到高中都還是如此,還自欺欺人說「南京市為我國首都」,什麼秋海棠,真是荒謬的教育。打了敗仗死要面子有ㄒㄧㄠˊ用,叫台灣的學生花那麼多時間,費那麼多腦筋唸那麼多撈什子中國地理幹嘛?
歷史也是四冊,供五六年級使用,小地鼠有前三冊。也是在講中國的比講台灣的多得多,真是浪費台灣人的生命!不過小地鼠聲明,本鼠反對台灣學生唸那麼多中國歷史地理,也就是認為把中國部份併入世界史地即可,例如講中國地理的篇幅和美國相當,兩課解決!但國文不同,國文程度是代表一個人的水準,而我們都是用中文,所以小地鼠反對刪減國文課本裡的文言文,那會讓學生程度越來越爛!
社會課本共4冊,每冊16課,供三四年級使用。公民四冊,每冊10課。所以應該是史地公從五年級分家。下面是去教科書資料中心拍攝。
第三代的小學課本就是1968年九年國教開始實施的課本,國語13冊,數學、生活與倫理、健康教育各12冊,常識4冊,社會、自然、音樂各8冊。小地鼠目前只有自然五冊和健康教育兩冊、數學三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