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鼠不是鐵道迷,卻也有幾本鐵道書籍。最早買的是洪致文的「台灣鐵道傳奇」,今天本鼠來談談「鐵道旅行」雜誌。
「鐵道旅行」是二十多年前的季刊雜誌,每年三、六、九、十二月各出一期,時間是2001年六月到2004年三月停刊,一共發行十二期。它的發行機構不是雜誌社而是人人出版公司,這家公司出過很多鐵道書籍,號稱軌道工具書體系和翻譯自日文的世界各國旅遊書,不過小地鼠只是大概翻閱而從來沒買過。曾經有個同事送過本鼠一本許乃懿的著作「台灣糖鐵攬勝」就是該公司出版,不過後來後來本鼠和那同事翻臉,加上家中空間有限所以就把那本書捐贈給圖書館了。
鐵道旅行雜誌一本售價150元,小地鼠當年買過四本。都是銅版紙印刷所以很重,而且為了節省空間,小地鼠把不要的地方撕掉(它是膠裝很好拆),只保留感興趣的部分和封皮。當時小地鼠就料到這本雜誌絕對不可能長壽,因為台灣太小了,台鐵營業里程只有一千多公里,當時高鐵還沒通車,這期介紹宜蘭線,下期介紹三條支線,很快就把題材用光了!所以它只能介紹一些國外的鐵道來湊頁數,但是小地鼠對國外鐵道就沒興趣了,畢竟本鼠又不是鐵道迷!對國外的東西當然不會像對本國的有感情。
小地鼠當年確實參考這雜誌和「台灣的老火車站」一書安排過好幾次鐵道旅行,印象最深的是搭63次莒光號夜車到玉里轉柴快到鹿野再轉200次平快來拍拋接路牌(雜誌吳甘兩人是63次坐到台東轉200次但是本鼠想搭柴快)。當時拍的照片就有放在後來小地鼠拙作「鐵道.祕境」裡!花東線的路牌是2004年停用的,可惜當時還沒有數位相機,不然可以拍更多!它的內容通常一開始有個特別企劃,由吳柏青和甘雅芳撰寫攝影(小地鼠猜他們可能是情侶),後面就是一些火車相關知識、訪談、鐵道建築和古蹟文物的介紹、心情故事和散文等。小地鼠對劉克襄的文章有偏愛,他也不是鐵道迷或公車迷,專長是自然生態和登山,卻寫過很多火車公車相關的文章。
不過小地鼠後來寫書時並沒有把鐵道旅行雜誌列入參考資料,因為本鼠寫的是火車書而非旅遊書,介紹鐵道火車才是主要目的,旅遊只是順便一提。鐵道旅行雜誌就比較偏重旅遊,和本鼠的路線不同,所以本鼠參考洪致文、陳啟淦、戴震宇、周俊霖和許永河合著的書比較多。這些人的書也就是小地鼠目前手邊所有的火車書:台灣鐵道傳奇(時報)、臺灣的火車、阿里山的火車(省教育廳台灣書店)、台灣的老火車站(遠足)、南瀛鐵道誌(台南縣政府)。另外還有一本「火車.鐵道圖鑑」是大山書店的日文翻譯書。
說真的,小地鼠早就覺得台灣的鐵道旅行越來越無趣而不願再提倡了。如果不是要搭車,現在要親近火車就只能去鄉下,因為都會區都在地下化或高架化。本鼠喜歡的車種都沒了,停靠站還越來越多,真的很機車!小地鼠台灣本島想去的地方幾乎都去過了,去過一次就不會想再去第二次,難度太高的地方就直接放棄,懶得再搞鐵道旅行。今年還傳出台鐵要漲價!而之前刷卡九折優惠已經被取消了,能用刷卡搭乘的火車也變少了,七十公里又要縮短,等於變相漲價。
小地鼠認為,喜歡火車就好,沒有必要去迷它,你對鐵道文物如數家珍,高價買進一些撈什子,對車輛歷史瞭如指掌又怎樣?最近因為又要清出家中空間,加上有掃描機,沒有必要再讓那些殘存的鐵道旅行雜誌內頁佔地方,小地鼠就把它們拿去掃成pdf檔之後全部扔到字紙簍去資源回收嚕。錢大群的「台灣公路巴士」和余風的「逐路臺灣」也捐給圖書館,那些書在圖書館都借得到,本鼠又不是鐵道迷公車迷,留著在家佔地方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