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地鼠對於拉成直線的公車路線圖相當感冒,因為這樣根本看不出路線轉彎方向,簡化得過了頭反而不好,不如以前方位式的路線圖。台北市的公車路線手冊也都變成直線型,不如台北縣的版本容易理解。

日前拿到台北市公車聯營管理委員會出版的新版公車路線手冊,發現路線圖被取消,改成把沿途站名排列成倒「ㄈ」形或「之」字形,也就是路線圖被拉直了。這樣是很簡單清晰沒錯,可是不實用,因為無法了解車行左右轉彎方向,造成民眾不便。

公車站牌也是類似情形,以往台北的公車站牌僅列出沿途站名,後來改進為路線圖。而現在又改為把沿途站名拉成直線排列成倒「ㄈ」形或「之」字形,取消路線圖,雖然標示出街道名稱,但是卻和真正路線形狀差異極大。有的還弄成圓筒型,還要轉動來看,那些圓筒都日曬雨淋髒兮兮,還要我們去轉動?這是甚麼意思?幹!

再者,舊的站牌路線圖字體較大而新站牌的字體甚小,有時一條路線的路線不長停靠站也不多,新站牌貼紙有很充裕的空間可以放大字體,但是字體還是很小,如果貼的位置比較高,對於視力不好的乘客而言,要看清站名實在相當吃力。甚至有的新式貼紙面積反而小於舊的貼紙,新貼紙壓在舊貼紙上,從舊貼紙露出的部份可以 看出新貼紙的字體比舊貼紙縮小了。實在令人看不出新站牌優點何在,為何要換掉舊站牌?
264的祖師廟站牌就是個例子,字體變小了還把路線圖拉成直線,不是更難懂嗎?

DSC04922a.JPG

路線圖應以實用為主,追求清晰美觀過了頭,會變成反效果。路線圖和直線圖究竟孰優孰劣,聯管中心曾經做過問卷調查嗎?決策單位應該多參考使用者意見,而非自我感覺良好。

另一個讓小地鼠很賭爛的就是OOXX路口的站牌名稱。有關公車站牌命名,應以地名優先,其次是機關學校等重要建築,兩路交叉路口放最後考量。
例如台北市「金華新生路口」「和平新生路口」「民權松江路口」就遠不如金華國中、清真寺、行天宮簡單好記,為何不用建物名稱?而且行天宮有很多遊客,很多都是外地來的,應該用行天宮作為站名才對。中正紀念堂更別提,信義林森路口?!靠!難道204﹑20這些走信義路的公車都沒到中正紀念堂嗎?
又像中和員山路的「中和高中」,該站原本叫做四十張,也就是當地地名,站名卻硬被改成中和高中,其實該校學生要來就讀自然會先研究通車方式,而且只唸三年就畢業走人,該校創立二十多年,知道該校位置的社會大眾也已經不少,應該把站名恢復為四十張,還給在地居民。地名是一個地方開發史的紀錄,不應讓它消失。
如果一條路和兩條路都相交而且都有公車站牌,那其中一個可叫「某路口」,但另一個則用其他方式命名。例如板橋成都街與實踐路、四川路皆相交,四川路上那站叫做「鄉雲里」,既然四川路上沒有「成都街口」這站,實踐路上的叫做「成都街口」即可,何必叫做「實踐成都街口」那麼長?又難講又難記!「雙鳳富國路口」筆劃又多而且用台語唸起來很不順口,何不簡化為「富國路口」(因為富國路口方向的人口比雙鳳路多)或用當地里名作為站名?「連城板南路口」和「連城錦和路口」可簡化為「板南路口」和「錦和路口」或當地里名,同理,北投的「大業中央北路口」「承德公館路口」也都可以簡化為「大業路口」(或大同街口)「公館路口」或當地里名即可,目前「實踐街口」不就是如此命名?
 
小地鼠認為,站名應力求簡單好記好講為原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地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